原文摘要

金字塔原理(下)_哔哩哔哩_bilibili

image.png

image.png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和如何运用金字塔原理

夏鹏讲金字塔原理,我见过讲的最好的,第1讲 表达的逻辑:怎么把复杂事情说清楚_哔哩哔哩_bilibili

why: 因为很多人表达效率低——表达效率低是因为 表达结构顺序有问题——人脑中表达的顺序标准是先抽象后具体 抽象顺序:纵向,横向

最后 还要通过疑问——回答模式来梳理我们的思想

设问——提问 - 回答式结构可以引起读者或听者兴趣 - 人的自然反应部分国籍不分种族

how 如何做到疑问——回答

  1. 自上而下(演绎法)
  2. 自下而上(归纳法)

言必及物——有了想法一定要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说清楚写清楚代表你对这件事的逻辑清晰,说不清楚写不清楚代表对某事还不是很清晰很了解,还有助于倒逼自己思考——理清自己的思想!(费曼学习法中也有提到类似观点) 如果你的想法没有写出来或者说出来,你到底怎么想的,没人知道,甚至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例:下一季度我们应该提高员工的工资,从而拉动大家的热情,完成绩效,从而达到我们的业绩目标

核心词:主语(主题)——我们(员工) 谓语(答案)——提高薪资 原因——拉动…业绩目标

主语是文章的主题 避免跑题:文章及观点的主语要经常出现

谓语【谓项】(动词)是文章的答案

自上而下法(演绎法)

主语(主题)——疑问(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终极三问:what why how)——谓语(动词——答案)——背景——冲突——新疑问

  1. 画出主题方框——提出主题思想
  2. 设想主要疑问——提出受众疑问
  3. 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4. 在连接出观点之后,说明“背景”
  5. 在背景中指出“冲突”
  6. 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7. 引出新疑问
  8. 确定回答新疑问的方法 演绎法还是归纳法(归纳法需要确定用于概括的名词)
  9. 重复以上疑问——回答步骤

例: 主语——今天的主题是金字塔原理 疑问——⑴什么是金字塔原理⑵为什么要用金字塔原理⑶如何学习(运用)金字塔原理 谓语——金字塔原理“是…” 金字塔原理“可以让你表达更高效…” “通过自上而下…运用金字塔原理”

自下而上法(归纳法)

如果你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读者脑中会有什么疑问,不知道读者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可以向下移动一个层次(主题方框往下一个层次),从关键句(图中 7 也就是文章的分论点,段落的关键句)层次着手,找关键句的共性

找出关键句——找关键句共性——将共性的表达形成观点——疑问——背景——冲突

  1. 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 得出结论

常用在工作中的调研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客户调研,问卷调研等。

如果你能够确定某些关键句要点,那很好,但多数情况下你可能无法确定。 别着急,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通过“三步走”自下而上地组织你的思想。 就是不断地去写关键句,大量写,发现没有相同的,没关系,多写。五个不行写十个。 然后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实最简单的逻辑关系就是共性,把他的重复部分拿出来

当我们明确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的时候,可以考虑自下而上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拆解。比如你要去准备竞聘,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比较合适做自上而下的分解。

自上而下

对于写一篇有明确主题的文章也是一样。 比如写一篇教技术同学“如何写好技术文章”的文章。对于这样的命题作文,我们就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拆解,对于大部分的技术文章,我们都可以通过 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做)来构建结构,也就是 2W1H。2W1H 是构建结构最常用,也是最有用的框架之一,因为它涉及到一个问题的最核心的 3 个要素

有了 2W1H 这个思考框架,我对“如何写好技术文章”进行了自上而下的结构搭建,接下来,写出这篇元技能文章,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1. 为什么写文章:1)写文章是费曼学习法。2)写文章可以增加影响力。
  2. 什么是好文章:1)内容有价值。2)结构要清晰。
  3. 如何写好文章:1)选择好内容。2)搭建清晰的结构。3)刻意练习。4)迭代优化。

2W1H 实际上是对 5W2H(Why、Who、When、Where、What、How 和 How much)的简化和提炼,如果需要更加全面的思考,我们需要尽量满足 MECE 法则,此时,5W2H分析法 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image.png

自上而下的分解,自下而上的归纳,二者不是你有我无的关系。更多的时候,是两个方法都会用到,构建结构的过程,不是一次性的从上到下,也不是一次性的从下往上,而是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反复修改,反复优化的过程。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路径分解,探求问题的答案;另一种是把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结论或解决方案。这两种方法也是我们构建金字塔结构时仅有的两种方法:一是自上而下的搭建金字塔结构,即问题分解,也叫疑问回答分解;二是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即概括总结做聚合。

你去研究概念和概念的关系,你记住只有两种模式,逻辑当中,要么是演绎 法,要么是归纳法。

image.png

演绎法(三段论):

image.png

  • 经典:三段论
  • 问题:2w1h 演绎推理先提出“是什么 what”,然后是“为什么 why”,然后阐述“如何进行 how”

金字塔思维学习总结_小杨Vita的博客-CSDN博客_金字塔思维心得体会

image.png

what: 演绎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最终是为了得出一个由逻辑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在金字塔结构中,位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论证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逻辑关联词“因此”引出的结论。

演绎法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解决常用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呈现自己思想愿意使用的方式;但演绎法运用在写作时会很繁琐。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鸟会飞——我是一只鸟——因此我会飞

怎么去构建一个大前提,是在演绎法的过程当中核心要去构建的。而这个大前提一定是要成立。

如果大前提普世,小前提特例,我们并不能必然导致这个结论。

吵架要会吵: 不要打他的小前提,要打大前提 大前提错——结论一定错(不攻自破) 例:老板说,员工都要加班,你是员工,所以你要加班 这个例子中你要反驳老板你不要说你不是员工,而要说没有人说员工一定要加班,要加班要按照劳动法来加班,我作为员工可以拒绝加班

how: 演绎推理三步: 概括(偏形式逻辑)

  1.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人(主语)都会死
  2.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则表述是针对的第一则表述的主语或谓语,那么就说明这两则表述是相关的。——苏格拉底是人(宾语)
  3. 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苏格拉底会死

也可呈现为以下三步(工作方法策略)

  1. 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2. 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3. 解决问题的方案

归纳法: what: 归纳推理是将一组具有共同点的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归纳法先提出“如何进行”,再提出“为什么”,直接回答了读者的主要疑问,思路清楚,所有关于某一主题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不同主题之间的界限非常清楚。让要点更清晰

differents: 在演绎推理中,结论已经蕴含在前提之中,各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而在归纳过程中则不是线性的,它需要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提升一个抽象层次,得到新概念。

只要演绎的逻辑前提没有问题,演绎法是必然成立。 但是归纳未必成立,归纳法是否正确要经过验证

归纳法更容易,是方便法门,但是很多人在归纳后不愿意去验证 (老师观点,实际上归纳法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从众多项当中抽象出一个层次)

比如,苹果和橘子的上一个抽象层次是“水果”,“水果”这个新概念的抽象需要我们具备相关的知识背景。比如一个 4 岁的小孩还不知道“水果”的概念,就不能做出这样的抽象。另外,抽象有时候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比如我问你“金鱼和激光笔有什么共性?”,你可能会觉得有点莫名其妙,这是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答案是“它们都不会吹口哨”,这样的答案需要我们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幽默感。

虽然归纳逻辑比演绎逻辑要难,但是作为我们人类仅有的两种形式逻辑思维之一的归纳,是我们发现新知识的唯一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信息中的因果关系,对于那些具有普遍效应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提升为“理论”和“定律”。比如牛顿通过苹果的下落,发现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在受到地球的“吸引”,通过重力的假说,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虽然我们现在知道引力并不存在,它只是时空弯曲的结果。这也是归纳法的局限之处,即不能穷举实例,即使你发现了一万只、一百万只天鹅是白的,你也不能断言——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所以通过归纳法得到的“知识”,都是或然的,是一种概率度。毕竟,太阳明天还能从东方升起也只是一个概率问题。因此,归纳法永远也得不到像演绎法那样保真的、有效的论证。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哲学家吐槽归纳法,认为归纳法虽然可以得到新知识,但是因为不能穷举,所以永远也得不到真理。

然而,演绎法虽然可以保真,但因为结论是蕴含在大前提里面,又不能产出新知识。最后推导出如果有真理存在的话,真理只能是先验的(先于我们感觉经验,先天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

程序员必备的思维能力:结构化思维_张建飞(Frank)的博客-CSDN博客

演绎法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前提错了,过程当中根本挑不出毛病,就会得出错误结论,运用演绎法一定要注意前提要成立

归纳法是整理思维的方式,演绎法是表达时的方式,表达时不要用归纳法

用归纳法进行创造性思维时,我们需要具备两项技能:

  1. 正确定义一组思想——样本正确分堆
  2. 准确识别并剔除不相称、不属同类、无共同点的思想——留下来的有共性,剔除的无共性的

how: 步骤 找共性,先找共同的名词,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思想 然后验证

MECE 法则:「 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 」 image.png

  1. 相互独立 完全穷尽 不重不漏
  2. 互不交叉 应有尽有 分清分净

例如,我们要对衣服进行分类,如果按照季节和风格进行分类,就会出现互相重叠,并且不能穷尽的情况,也就不满足 MECE。这种分类是逻辑混乱的。 我们可以按季节分:春秋装,冬装,夏装。除了这 3 类之外,没有其他季节了,这个就是穷举不遗漏,彼此之前又相互独立没有交叉。

一拆二(不容易出现重叠和遗漏),而不是一拆四(容易拆漏) 例如:人拆成男人和女人,男人分已婚和未婚,女人同理 image.png

然后再进行一层一拆二,多拆一层 这样尽量做到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1. 我有没有遗漏重要内容?
  2. 它们之间有没有交叉和重叠?
  3. 它们之间的顺序是否正确?

答疑:

序言结构: SCQA image.png

S: Situation 背景 C: Complication 冲突 Q: Question 问题 A: Answer 回答 不要顺着想问题,要两头凑 答案有了,疑问就有了,答案有了背景也就有了,背景疑问之间的过度是冲突,冲突是这样凑出来的 真正文案写的好的就是如何拉出冲突,如何构建冲突

例:拍抖音,如果前五秒的冲突立住了,基本上这个选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

归纳推理如何进行验证: 就是去做 例:女性 a 喜欢购买,女性 b 喜欢购买,女性 c 喜欢购买——》所有女性都喜欢购买 验证:随机问女性 d 是否喜欢购买,如果是 就继续问,样本足够多就可最终验证

领导: 痛点价值 :失去 焦虑 缺少 落后 炫耀 身份 尽量制造冲突让领导产生痛点,例如,如果不这样做,会有哪些哪些冲突 例: 普通院校毕业生刚毕业工资 8000 块,一个清华毕业生居然到街道办事处做了公务员【身份冲突】 抖音上很多视频前五秒都在营造冲突感

背景与疑问之间的冲突一般做一层就够吗? 看目的,正常一层就够,不建议多层 如果主要想把冲突拉满也可以 why 过犹不及,拉的太慢,答案一定要能支撑柱,太弱就显得单薄 答案有含金量,冲突可以拉满 无含金量就不要拉的太满

疑问是否更应该简短有力? 短和长属于写作风格,金字塔原理研究的是结构顺序

观点一定要跟读者产生天然疑问吗,能否人工构造疑问? 天然疑问好处是别人一定愿意听 人工构造意味着你要去教育读者,成本会增大 【任何人工的东西都意味着成本会很高】

谓语是什么? 谓项(书中翻译成谓语不太准确,容易干扰理解) 夏老师是好人——“是好人”是此句中的谓项 “夏老师”是主语

对于理解力强的读者,会不会没有引人入胜的感觉,不像看后文? 主要为了节约时间抓取信息 好的文字(美的文字)主要是从审美角度出发 新闻写作——倒金字塔

使用演绎还是归纳?

写的时候演绎归纳都可以 讲的时候(展示)用演绎

扩充 商务文案展示用演绎法 演绎法类似于中国的填鸭式教育,直接灌输给你,是传递效率,在教学中以老师讲为主,归纳法在教学中以学生提出观点老师解答疑问然后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教课带孩子用归纳法 人在认知世界的时候本质在用归纳法 归纳法好处: 锻炼自己的认知和试错能力,培养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归纳法是接收效率

孩子学语言快因为运用了归纳法,是自己总结出的结果 例子: ai 人工智能就是运用归纳法,alpha go 打败柯洁是因为它不像人类一样学习(背)棋谱,而是从千百万案例中总结出规律(机器学习)

建议:这个时代要多练习归纳法,因为进入 ai 时代,主观的判断可以满满消解,要多运用客观数据做验证;修身养性要用演绎法 演绎法:多想,开大会用演绎 归纳法:多做,开小会用归纳

越简单问题用演绎法:今天通知大家做这三件事。。。 归纳法解决困难问题(调动士气,头脑风暴)

说服别人用什么方法? 演绎法效率更高

应用逻辑顺序

想法很多,一汇报,我就不知道从何说起。或者说自己在做各种选择的时候,总会来回比较,选择非常纠结,为什么? 解决方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信息和计划的区别: 计划(思想)是把信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去组合

演绎是必然的——演绎在大前提正确的情况下一定正确,归纳是选择的——归纳需要验证其正确性

语义场: apple banana strawberry pa… (papaya 木瓜)第四个词你不认识,但你肯定知道是水果,因为你看到了前三个词的共性

例如:

  • 解决问题的 3 个步骤
  • 某公司成功的 3 个因素
  • 某公司存在的 3 个问题 你要通过分析将同逻辑关系和语义场的信息分组

人类只能处理 3 种逻辑顺序(将思想分组的方式)

  1. 因果关系(时间顺序)——人类分不清因果 最多分出前后 我们认为 A 是 B 的原因,未必 A 导致了 B 比如有同学说,“我上了夏老师的课,我脑子一下子清楚了。所以你们想脑子清楚,一定要上夏老师的课”。

不能这么推理的,它只有时间先后顺序,没有必然唯一的因果关系。因为如果它要是有必然唯一的因果关系,那就意味着只要是个人,只要听这个课,脑子就一定清楚

——这个观点不正确,因为这两个事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可能还有影响他脑子清楚的其他因素),只有时间先后关系

世界上很少有单一的因果关系

确定前因后果关系: 你想告诉读者采取某种行动,必定认为这种行动会产生某种预期效果,那么你首先要确定希望获得的某种结果或效果,然后指出为达到此效果索要采取的行动,必须采取的多种行动(比如解决问题的 3 个步骤),这些行动构成了一个流程,也就是共同导致某结果的原因集合,构成该过程或系统的行动只能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一个过程或系统的一组行为必定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对该组行为的概括必定是采取这些行动后取得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

例: GMV(商品交易总额)= 流量 x 转化率 x 单价 x 复购 流量 x 转化率 x 单价 x 复购,既是因果关系,也是时间关系(分步、先后),有流量才能有转化率,有了转化率才能定单价,有了单价才有复购

  1.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空间结构顺序) 公司的事业部、大区制都是空间结构,是并列关系,比如部门 a 、部门 b 男性、女性也是用空间结构分类

将整体分割为部分:绘制组织结构图或行业结构图时,通常要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合成整体。例如,如果要找出“在某行业成功的关键要素”,首先必须画出该行业的结构图(也就是价值链——上下游关系),然后确定在各个部分取得成功的必要因素

  1. 类似事物归类的关系(程度重要性顺序——高手思维:将杂乱的事分组,抓主要问题(重点),俗手钻细节,满眼都是问题,而且抓不住核心问题,从而没办法行动(产生行动的前提是先想清楚)) 刚需、非刚需 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 ——时间管理四象限(2 x 2 象限)

将类似事务归为一组,“某公司存在 3 个问题”表述并不准确,这三个问题只是该公司许多问题中必要受到重视的问题,问题之间具有某种共性,能将其划分为一组(例如,某一组的问题都是因为领导不愿意授权造成的),这三个问题有共同点,区别则是程度不同,可以按照重要性或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从大到小,从重要到次重要,也称为比较顺序或重要性顺序

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管理:管理最重要的是要让下属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以上三种逻辑顺序可单独使用也可结合使用,每组思想必须至少存在一种逻辑顺序

第七章 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结构的每一层思想都是对下一层思想的提炼和概括,上一层思想是从下一层思想中衍生、提炼、总结出来的

先发散 再收敛(提炼总结) 比如:开会的时候围绕一个主题,让员工七嘴八舌的提建议,让他们想说啥说啥,

归纳法案例: 怎么去找到才干呢

其中职业规划当中 有一个方法,就是让别人正面评价你,你把很多人正面评价你的重合点拿出来。

发散: 会说话、有逻辑、幽默、阅读量大、正能量。

然后收敛(总结归纳): 输入:阅读量大 输出(会说话):有逻辑 幽默 正能量

例如董宇辉 拥有以上特点 他既适合当老师也适合卖货,所以归纳是一种选择和可能性,不是必然

如何在收敛的时候可以想到上一层次的输入和输出: ①倒着拆,像拆玩具一样,拆除结构零件再装回去,拆牛人的东西再装回去 ②逼着自己想,时刻向自己提问 ③读书一定要学会读框架,读书读目录,给的建议:一本书读完了再去看目录,看能不能把读过的书在目录上顺出来

讲话没有思想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概括下一层次思想的精华,只是简单的罗列

什么是思想的精华? 就是洞见(insight) 洞见就是进行归纳跃进(leap),只有具备行动的思想才是洞见。

例子 做了个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1. 市场巨大,且正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 配件市场有利可图。
  3. 市场的主要特征显示,进入市场有较大的障碍。
  4. 总体趋势可喜,但由于一些不确定性,部分细分市场的前景尚不明确。
  5. 总体上看,该市场有吸引力,但是高度分散。

该市场(自己写的答案) 有利因素:

  1. 市场巨大且增速较快
  2. 市场吸引力巨大
  3. 市场有利可图
  4. (少一个)趋势可喜 不利因素:
  5. 进入市场有较大障碍
  6. 有一些不确定性,部分细分市场前景不明确
  7. 市场高度分散

更高级的报告 image.png

第一点,有吸引力的市场就这么三坨,其他的没钱赚 第二点,我们想进入市场比较难

老板这时会问“然后呢” 接下来要将怎样行动: 经过分析,针对汽车配件市场,我们需要一套比较谨慎和审慎的战略,需要控制好成本。原因是我们调研了之后发现, 只有部分细分市场有吸引力,并且整体市场特别难以进入

甚至“这个市场我认为我们不看好,我们不应该进入”,原因是一样的。

或者说,“我们应该花大钱也要冲进去”, 原因也是一样。

为什么花大钱有可能要冲进去?

归纳只是一种选择。 如果别人进也很困难,我进也很困难,只要有利可图,我要是真有本钱,我就应该出马,我冲进去,以后别人进不来,这个市场都是我的

做领导要学会问“然后呢” 因为我们要行动 信息按照逻辑 (顺序) 排列组合,才叫思想。然后具备行动的思想才是洞见

公司现在要制定一套决策的 SOP ,我们现在发现管理有四个变量: • 行动的顺序和时机。 • 定义负责人的任务。 • 对信息需求 (内容和形式) 的定义。 • 定义决策过程。

小夏听完你们的建议,马上进行调整。 • 说明项目计划行动的顺序和时机。(1) • 确定需要做出决策的问题。(2) • 决定参与工作的人选。(4) • 确定所需信息。(3)

思想关系大过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混沌系统 理不清楚不如搞思想关系) 思想关系要清楚,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人际关系上

思考的时候先发散后收敛,理清楚关系, 导出一个行动。然后说这个行动会有一个什么预期的结果。汇报的时候把结果倒着反过来说。

思想——关系(时间、空间、程度)——行动——结果

答疑: 演绎法归纳法和三种分类法的关系? 逻辑方法:演绎法 归纳法 是一个逻辑层次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分类标准: 时间 空间 程度(重要性)

如何判断什么事是重要的?

  1. 做了这件事可以产生结构性结果 那么这件事就是重要
  2. 一个人说话重复的一件事就是重要的
  3. 反复告诉你做一件事情会引起什么结果 也是重要的

如何提升归纳能力? 如何在收敛的时候可以想到上一层次的输入和输出

优秀的管理者只干两件事

  1. 工作目标 80%
  2. 授权(让下属做决策且不断学习如何做正确的决策是好公司,层层汇报的公司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夏鹏) 20%

自己习惯于演绎法,但下属 get 不到,如何用归纳法训练下属? 自己是高手,下属是一般人,不能用演绎法,要用归纳法 用费曼学习法把这节课讲给下属听

领导安排一个任务还没完成,又变化,如何应对?

  1. 留好文字证据
  2. 要对任务清晰用 smart 原则(清晰具体可量化,可达到的、有相关性的、有期限的)分析,领导要做什么要非常明确 领导要知道 why 不用说 how 下属不要问 why 要知道 how

如何用三句话说明白一件事? 选择用哪个逻辑关系(时间 空间 重要性)

如何更高效说服别人?说服别人用什么方法 说服人关键看对象,高手对高手用演绎法,高手对一般人用归纳法

不要纠结演绎法、归纳法这两个的概念,将其当作两个名词,直接应用到实际当中,用多了就可以知道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区别

如何高效(不做负功就是高效)掌握一个领域 20% 核心内容?

    1. 看喜欢的书
    1. 看经典(书、进经典【代表性】公司、跟牛逼的人)
    1. 万物皆可精读

解决问题的逻辑

界定问题的框架

要想讨论问题,要先给问题画上边界(circumstance) ——想解决问题,首先要学会去界定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问题是指已有的(现状)与想要的(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

例 我问对方现在有什么问题?对方说,我焦虑。 “焦虑”是现状还是目标? 是现状。 目标是 我不想焦虑。 所以真正的问题是,从“焦虑”到“不焦虑”,我该怎么办?

由现状到目标的差距是什么引起的? 到达现状之前的背景,引发现在的现状从而造成现状与目标之前的差距 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背景当中

了解事物发展历史,是确定差距的性质和把握其重要性的基本过程(对历史的无知,就是对答案的无视

假如说你去新接了一支团队,不管是你是跳槽,还是空降还是被提拔了,你新接了一支团队,你首先要干什么? 你会发现可能要干三件事。 第一件事,了解现状现在是什么情况。 第二件事,询问目标,我们当了未来要干成什么样子。 第三件事,了解这支团队的发展历史

了解现状:要和用户和团队聊 了解目标:要跟领导聊(如果本人是大领导就跟用户聊) 了解背景:找人力要名单,找团队资质最老的员工聊(向他了解这支团队的历史,什么时期创的,干了些什么事情,取得了哪些成功,摔了哪些坑,里面到底有什么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同样的道理,比如说我们要去看一家公司值不值得投资,或者一只公司的股票值不值得买?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要去看它的历史经营数据,把过往的财报外界投资机构对他的研报都拿出来看。因为只有了解了史,只有了解了背景,你才有可能知道答案,才能解决当下现状到未来目标之间的差距问题

形成问题其实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 第一明确目标 第二理清现状

跟员工沟通的模型,叫 Grow模型 模型。

所以跟员工去聊,不要一开始上去就问,你觉得现在问题是啥?你这个问题问下去的时候,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边界,你需要问的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啥?咱们现在的现状是什么?

《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提了两种创新。 第一种创新叫延续性创新 第二种创新叫颠覆式创新 (第二曲线) 但是颠覆式创新成功概率极小,但其实延续性创新是能不断地精益化我们在已有路上的增长曲线

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科技的底层变化外部的剧烈震荡(个人理解:政策端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如最近的双减政策导致教辅机构转型,比如疫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餐馆行业不乐观,预制菜赛道应运而生),才有可能形成像寒武纪一样超级创新

如果非要用颠覆式创新,叫 MVP,最小可实现性产品。你要一点一点试,要有试验田,要有经济特区,要画一个小圈就在这里试,取得了一定成绩,资源在不断地往里面加,但是颠覆式创新是很难去把一家企业下降的份额重新拉起来,他需要大量的时间,需要试错

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为大家解释一下界定问题框架的构成要素。 假如你有一家公司,30 年来一直用同一种方法销售有巨大需求量的工业不动产,效果非常好。销售人员会列出潜在客户的名单,写好针对潜在客户的推销信,然后按照名单邮寄给他们,接着就会顺利收到订单。公司一直做得很出色,销售额以大约每年 10% 的速度持续增长,但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种种迹象表明销售额将减少 10%,而不是增加 10%。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公司希望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使销售额恢复正常。

目标:保持销售额 10% 的增长速度 现状:销售额 10% 的下降

他们之前的销售方案 第一步,列出潜在用户的名单。 第二步,写好针对潜在用户的推荐信。 第三步,就开始收到了订单。

要解决问题可以先从他们之前的销售方案入手,如果改完无效可以另找其他解决方案(而不是在入手前就另起炉灶) image.png

图中的解决方案就是微创新而不是另起炉灶的颠覆性创新

邮寄推销信后产生的结果与期望的结果之间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就是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以及缩小差距的措施。原因通常可以从背景中预期采取的行动中找到。因此,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先回答以下 3 个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 切入点/序幕 + 困扰/困惑) · 我们不愿看到什么?(非期望结果,现状,R1) ·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目标,R2)

你把它学会以后,你要当领导,尤其是当有领导力的领导,经常不要给答案,要学会提问题。你就把这三个问题当口诀背下来。 然后让员工思考有什么办法,让员工回去想一下。然后明天来听听员工的方案。

在上述案例中,销售额降低的原因可能包括: · 潜在客户名单已经失效,和/或 (抽象一个层次:名单就是资源池,流量) · 推销信没有说服力,和/或 (推销信就是广告页,介绍页,转化) · 邮寄效率低。 (邮寄就是触达) 接下来要一个个验证以上原因正确性

你如果确定了问题之后,已经成功了 80%,剩下的 20% 就是看以前怎么做的,然后去验证。

总结

解决问题的框架,金字塔原理给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是什么呢? 明确目标,明确现状,去找这件事情的历史背景,然后将它们的元素拆解,在元素层面上进行微调

投资要投资有价值洼地的企业 什么是价值洼地(特征)? 第一,曾经成功过(上一次成功离现在还不远) 第二,还有些本钱 第三,听劝(因为曾经成功过,所以它的背景当中蕴含着答案)

谁干这个活干得特别好?杰克·韦尔奇,韦尔奇接 GE 的时候,GE 是曾经成功过。结果上任的时候,他做的经典事就是,把所有 GE 当时排名不是在相关领域第一、第二名的业务全部砍掉。为什么要砍掉?先明确重点,金字塔原理怎么去分结构,有三种分类方法,时间上的分类,空间上的分类和重要程度上的分类。所以第一,先抓重点。我只做第一第二名,剩下的不要;第二把员工按照九宫格,评绩效,最差的不要,然后人才推进上来。那韦尔奇其实怎么找到这个答案的?他就得去看曾经成功过的业务是哪些业务,我在这些业务上我再投入精力,它就会变得从原来的平庸重新回归成功。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操作手段

结构化分析问题

建立诊断框架

建立逻辑树

运用逻辑树可以得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我们在前文提到序列分析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是否有问题? 其实再问是否有目标?(目标管理:smart原则
  2. 问题在哪里? 找现状,找目标,目标与现状的差距
  3. 为什么存在? 背景
  4. 我们能做什么? 基于现状(为了生存目前要做的)
  5. 我们应该做什么 基于目标(为了发展长远要做的)

做管理的时候抓住目标管理,解决了很多问题。 因为有了目标,就能看到问题。 如果没有目标,浑身上下到处都是问题

例子 某烟草公司要降低成本,其中的一项措施就是削减直接人工支出。为了确定客户应如何削减直接人工成本、合理决策,咨询顾问运用了逻辑树来分析问题,根据“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对各种可能性做了系统的逻辑细分。 image.png 分类:时间顺序,生产每根香烟的成本继续划分,可能是按照程度分,由此推测初始成本和包装成本不那么重要

“如果你不懂得一家公司的成本结构,你就不懂这家公司;如果你不懂一个行业的成本结构,你就不懂这个行业。”啥意思?很多人说我们现在怎么去迅速了解一个行业?看这个行业的头部公司的成本结构,你马上知道它的核心竞争力是啥,越是核心竞争力的部分,它的成本一定占大头,这是它的经营策略。 新东方当年成本最高的是教师课酬,说明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人 如何计算成本? image.png 削减每小时成本,可以做这三件事,尽量减少加班时间,因为这是国外的情况,国外加班是真加工资,而且高,所以就劝他们别加班。第二,使用廉价劳动力,然后尽量减少工资支出,这样的话就可以削减每小时的成本。第二,削减每百万根香烟相应的生产时间,把时间压下去。那可以干什么呢?减少每台机器所需要的工人,因为工人操作时间长,人工多,配合就麻烦,尽可能全自动化一些,然后提高及其运转的速度,提高机器的效率,用这样的方式来去削减成本。

说白了就是,我们用更便宜的人力;然后,我们用机器把人给替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方式。 但是有个问题是机器替了人,人不花钱了,但机器也花钱啊。

老师案例:(运营提效) image.png 背景拆要素 按人和事拆

总结

解决问题要先知道什么叫做问题,问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你对未来的目标,一个是你现在的现状,造成现状的原因是过去的背景,而对背景的拆解是你能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的答案框架。

答疑

如何正确地对背景进行结构化分析? 什么叫正确?(推荐听吴伯凡老师的课)不存在正确,要实践,拆法也不是唯一的,只存在相对的正确

拆解趣店(预制菜)案例: 创新是有破坏性的 预制菜干掉了什么行业? 饭店

  • 厨师
  • 服务员
  • 房租 外卖
  • 外卖员
  • 外卖平台 菜市场

预制菜拆分

  • 加工
  • 冷链
  • 最后一公里配送

如果 预制菜成本<干掉行业的成本 那么它就会在定价上面有优势

你点外卖的 128 块钱的水煮鱼 是被 菜市场 饭店厨师 服务员 房租 外卖员和外卖平台各分了一道,最后承担成本的是你

而你点的预制菜只需要 49.9,趣店省下来的钱打品牌,打获客

消费者拆分

  • 口味(很多大型连锁参观用的就是中央厨房生产的预制菜,口味是可以依靠菜品选择决定,口味是核心)
  • 营养(可以调和)
  • 安全(安全可保障)
  • 性价比(上面的成本计算,类比:上个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时罐头逆势增长,因为便宜)

如何拆上级安排的任务? 目标 现状 历史背景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芭芭拉·明托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叫 30 秒原则。大家如果做抖音也会发现,抖音经常说叫“黄金开场 5 秒原则”,我写完后,咋知道读者大概 30 秒能不能理解呢?通常情况下,好的文章一定是改出来的

一般情况下你可以掐个表在旁边,然后自己开始读 30 秒,啪,把它停下来,看自己读到什么位置了。所以你平常要学会改写完的文章,还要去扣这个原则才行。

开头段

是不是一定要先写开头段,再写主体段,然后再写最后的结论段? 未必,如果你的开头段怎么写也写不下去,可以先写主体段,写完了主体段以后去凑开头段,然后开头段写完了以后稍微删删改改换换词,写一个结论,这种写作的次序就会变得更快一些

正文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每一组主要思想观点开始或结束的地方要稍作铺垫,让读者知道已经论述的和下一步计划论述的内容,同时保证论点与论点之间的连接顺畅、不生硬。

例子:生硬的过渡 本章探讨了优先考虑某些事项的必要性,下一章将探讨如何决定优先考虑的事项。

但如果刚开始写不出顺畅的过渡也可以 “先生硬,后顺滑” 因为生硬首先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叫什么问题呢?叫转弯信号灯的问题。

我们坐后面的车,跟前面的车,尤其像在北京路上特别堵的时候,特别讨厌一种状态。就是前面的车刹车也好,转弯也好,不打信号灯。所以都养成习惯,你开车,要照顾的是后面的,要把信号灯打清楚。同样在写文章,你会发现读者就是跟在你后面的那辆车,你宁可打转弯灯的时候生硬一点,但是请你打转弯灯,这是交通规则。所以好的文章最初级的版本你就要先写上第一、第二、第三;首先、其次、再次;上文讨论的是什么,下文我要讨论什么。你可以这么生硬,因为它本质是一个转弯灯,只是这个转弯灯不太好看而已。

往往生硬的东西是规则,规则易学也易遵守,但是一旦我们要把它做得好,做得顺滑,叫做风格,风格是没有明确标准的。 建议: ①多看 凡是你见到别人写得好的,你把它存下来。

每次领导给你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你写一个什么东西,你不太会写,你先到网上去搜,去看好的,而且存下来。如果觉得自己写得不错,也存下来,为什么?以后直接拿出来就可以用。

②多拆

就是你一句一句地看你觉得好的内容,就像我们现在带大家做精读一样,一句一句给它拆开,然后进行思考,他这么写好在哪。觉得好,是直觉,问自己好在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③多合成 把很多你看到的东西拆分完了之后,都问自己好在哪里,然后把这些东西大杂烩合成在一起就成为自己的东西了——变化实践(不是完全的照搬照套)

天下文章一大抄:尽自己所能,把这个主题范围之内的好的出版物、课程、文章多蘸取,拆完以后移花接木,合成新的

如果音乐的裁缝剪得够碎,原创就追不上他:音乐碎到一定程度就是音符;文章碎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字

在每一章或每一节的开始,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承上启下的方法做铺垫。 讲故事 金字塔原理的运用分为一刚(遵循结论先行的规则)一柔(熟练之后可以打破规则),“刚”的是规则。要把规则娴熟运用了以后,你再考虑去做的部分

讲故事应该“短” 这个故事应该是讲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其实有可能是不完整的,你要留一个扣子,然后下文当中不断地把你故意遮盖的部分,一点一点地揭示出来,那这个故事要不要跟我的文章主题,形成一个金线关系?要,就是这个故事里面的要素和我下面要讲的要素之间是有极强的一一对应关系

举个例子,今天我给大家讲关于选择的问题,有一头驴又渴又饿,左边是水,右边是粮,他在中间来回几步,他一直喝不到水,也吃不到粮,最后又饿又渴死了。这意味着驴在那一刹那不会选择。所以选择的第一条就是一定要割舍,不能既要又要还要,比如一份工作,我是要收入还是要稳定呢,往下展开……

但如果这个故事你不会讲你怎么办?那你就别讲,继续用这个规则,熟练了再打破。 英语当中有一句习语 叫做 You would better shut your mouthand looks like an idiot rather than open your mouth to prove you really are.就是你最好闭上嘴,让别人看上去你像一个傻瓜,而不是张开嘴,证明你事实上真是个傻瓜

总结(结尾)

call back ,脱口秀也用这个技巧,就是演员开始讲 N 个段子,最后结束的时候,又把前面的那个段子当中的某一个要素做一个梗放出来。这个就叫做 callback,作用就是让观众感觉整个故事是有个完成感

第一,一定要在 30 秒之内,让别人了解到你要写的东西的框架。 第二,在进行转折的时候,一定要打转弯信号灯,生硬一点不怕,但是未来你练熟了,可以练得非常有风格,非常顺滑。 怎么做到顺滑?要学会借鉴,要看好的文章,要把好的拆开,然后把拆开的这些好的,进行重组,你就有了自己的风格。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这个开头的部分你可以讲个故事,但我说,这是一种柔性的方式,刚性的方式就是不讲故事,然后结尾的时候要学会做总结,这样的话你的文字呈现的感受就特别棒。

在 PPT 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表达的时候要养成“问答模式”的好习惯,先问问题再答这个问题,会显得自己很自信(自信来自于你说话的节奏和听众的节奏)而且跟观众有互动

32 是个非常有用的数字。用坐得最远的一位观众到屏幕的距离(英尺)除以 32,得到的就是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字号(英寸)。

金字塔原理 重点总结

image.png

金字塔核心原理最核心的就是结构化。 金字塔的基本的四个原则: 结论先行——最核心的点,最能统领你下面所有话的点,扔到前面 以上统下——你在讲话的过程当中是逐层展开的,你的上一层需要引起一个疑问,你的下一层是要回答这个问题。 归类分组——就是每一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我们在讲归纳法的时候会说,你要找共性,要按一套逻辑把它统设起来,不能来回地跳 逻辑递进——每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去排列。逻辑顺序三种分类方法时间层面上的、空间层面上、重要性层面的。

image.png

完整的金字塔结构,它上面还有个倒的小三角,分别是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中心论点主语即主题谓语答案。而主语又会跟背景相关

“自上而下法” 所以当我们想到了中心论点之后,我们要干的部分就是要构建一个背景,在背景里面找到这个冲突。在冲突当中提出一个疑问,然后去拆解它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而这三个部分就是我们说的叫做 “关键句”

“自下而上法” 是要列出所有的观点,分论点一、分论点二、分论点三。做完找出逻辑关系,找他们的共性,从这个共性生发出结论,相当于倒着这么做。再从顶上再搭序言部分就可以了。

自上而下法强调第一性原理,自下而上法重在归纳

两类逻辑关系 一类是演绎推理,也就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它是必然成立,是一种线性关系。 所以如果你要推翻演绎法的结论,你要推翻的是它的前提

归纳我们采用的实际是分组,然后去识别和剔除非共性的思想。共性即结论但不必然成立。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检查它到底是不是成立。

image.png

信息要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才能组成思想。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麦肯锡原则,叫 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天然的逻辑顺序三种 一. 因果关系或者叫时间顺序。 二. 逻辑结构关系,也就是空间顺序。 三. 将类似事物归类是程度关系,比如重要不重要。

image.png

怎么去概括思想,训练找框架的能力? 多听多看,文本倒着拆。 倒着拆牛人的文章,逼自己想,经常问自己,他是怎么进行推理的。读书要学会去读框架,读完书按照目录进行复述,实际有点费曼学习法的意味。

思考顺序就是,必须按照顺序去组织信息,才会形成思想。 思想一定要有行动才会产生结果。只有具备行动的思想才是洞见。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重要。我觉得这句话是很有生产力。你在公司里看,喊口号和真正会干活的,差别就在这句话里有没有动词,有没有一个行动指向性的行动力。

image.png

界定问题的框架 什么是问题呢?把现状和目标确定好,确定好目标,往往就知道问题所在了。 很多人是只在现状这打圈,圈来圈去,你问他目标是什么?出来的就是问题。

问题的答案在哪找?在背景当中找,在过去的工作、流程要素去找。

解决问题的框架(grow 模型),明确目标理清现状历史当中找答案拆解元素,然后做要素提升就可以了。

价值洼地的特征:曾经过去成功过,现在还有些本钱,然后听劝

image.png

知识在你身上隐形化(我觉得也就是内化,自己不知道自己知道),知识才真正学到了

复盘(为了学习)可以用之前提到的 grow 模型 复盘问三个问题:

  1. 发生了什么?
  2. 学到了什么?
  3. 下面怎么办?

即兴发言最应该训练的是 三种天然逻辑顺序